西湖龙井大全网

孤山秋晚:一场与大自然的私密约会

11-09

孤山秋晚:一场与大自然的私密约会

概要:1.游程: 西泠桥-秋瑾雕像-楼外楼-清代行宫遗址-西泠印社-放鹤亭-鲁迅雕像-平湖秋月-白堤-断桥。2.时间:2023年 10 月 31 日。

有言道,西湖景区中若只选一处畅游 ,当首选孤山。此非虚言。从白居易《钱塘湖早春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中,两度赞美孤山,到清代康熙、乾隆诸帝选此地做行宫,足见孤山之秀美,冠绝西子群芳。

西湖群山连绵不断,唯有孤山被湖水环绕阻隔,成为西湖中唯一一座天然岛屿。西湖中另外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均系历史上疏浚西湖淤泥而堆积成的人工岛。

下午在西湖区参加一个会议,会后突发灵感:借机可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游历——秋晚独访孤山。到达孤山路,已是夕阳西沉时分。

秋日的夕阳,把西泠桥映照成一片金黄。过了西泠桥,就是孤山了。古时没有断桥、白堤和西泠桥,孤山周遭被水域包围,成为一个孤独的岛屿,此乃孤山。现在的西泠桥位置,古时曾为渡口,古诗中称“西村唤渡处”。

站在西泠桥上,西望西湖,天地相接,水天一色,水如镜面。

西泠桥的南侧,孤山西麓,在夕阳映照下,秋瑾烈士塑像显得格外庄严而亲切。兼具美女才女和侠女于一身的秋瑾女士,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义无反顾,祭献出自己 32 岁的 年轻生命,她的侠肝义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她落户孤山,给孤山叠加了英豪和美人的情愫。

塑像基台上的题刻模糊,细看,乃“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孙文(题刻)。

傍晚的西湖,游客渐显稀疏,孤山之孤寂气质,方得回归。孤山系西湖寸金之地,历朝名流文士对其钟情有加,文墨足迹大都尘封其中,非慢慢细品,难得其要。我且沿孤山西麓,渐次东移,力求对山上山下的文化遗存能拾掇一二。

西麓一幽静处,建有一亭,乃西爽亭,清代修建。此处历史上曾建有一阁,名“望海阁”,阁中能一览钱塘江湖胜景。

转至前山,西泠印社已经超过了开放时间,无法入内参观。

在西泠印社前面,披着晚霞的西湖,是一幅天然山水图画。

西湖观日出,不如观日落。西山逶迤而去,西湖落日更圆。此情此景,能穿越时光隧道,呈现出一种永恒。

孤山南麓、西泠印社旁,草丛中,有一墓碑,其背后能触摸一个感人的故事,以及中华孝道文化的历史印记:明代有杭州 15岁少年,名叫郭金科。某夜家中失火,郭金科逃出屋外,因不见母亲,哭喊着回屋救母,但火势已猛,他与母亲双双被困屋内。第二天早晨,人们在灰烬中见到郭金科母子烧焦的尸骸仍紧紧相拥。杭人感其至深,将其葬于孤山。

徜徉孤山西麓,夕阳余晖中,有参天古树 ,怪石嶙峋,光怪陆离。

潘天寿先生塑像


沿一小径至僻静处,潘天寿先生在此斜倚,静静欣赏孤山景致。他是浙江宁海人,系中国画坛杰出历史人物,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另一曲径通幽处,发现一历史名泉:六一泉。苏东坡两次赴任杭州,与此泉结下深缘。

沿孤山南麓向东不足百米,就是百年名楼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取名于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中之“楼外楼”三字。孙中山、周恩来、宋庆龄、陈毅、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登临此楼,鲁迅、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盖叫天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曾临楼品尝名菜佳肴、题诗作画。

长河落日圆,夕阳余晖红,逮住难得的机会,留影存念。

楼外楼往东,就是中山公园的大门了。中山公园位于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宫御花园一部分改建而来。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狮子,是明代的遗物。


进入中山公园 ,就是孤山的中心位置了。这里历史十分悠久。唐代有孤山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诗句;南宋时建有 I 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在此建了行宫。雍正时建圣因寺。

坐落于孤山中山公园内的“西湖天下景”亭,楹联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幅楹联可从上下左右起读,有多种读法,堪称叠词楹联一绝。楹联出自民国大才子黄文中之手。

附近林木掩映处,另有一亭,曰 万菊亭。此亭来历不浅: 1928年秋季,张又莱先生在居所及附近的钱王祠举办了杭州市第一次菊展,展出品种达1100余种之多,盛况空前。1933年张又莱先生去世,其弟张衡先生将其所存菊种及照片、图片以及有关资料悉数捐赠给杭州市政府。从此菊花栽种开始普及杭州。

杭州市政府为纪念张氏兄弟,在孤山建“万菊亭”,并在亭旁树碑记载这段史实以志表彰。

从万菊亭往西,是清代行宫玉兰馆遗址。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孤山实为清帝的皇家花园,至今遗址可辨处超过十余处。

登山孤山的山脊有一条平整步道,贯穿孤山东西。我且往西回溯,去看看傍晚的百年老社——西泠印社的另一面相。

这是从孤山北麓登高进入西泠印社的门楼,其造型精致典雅,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从西泠印社回到山脊,走在孤山傍晚的山脊小道上,见绰约湖山,隐约灯光,婆娑树影,联想历史传闻,顿觉孤山神韵,尽在其中。


这里又是一处遗址:领要阁遗址。

领要阁,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现尚存两组建筑台基。

绿云径,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因与今孤山山脊步道大致相当。


翻开历史,这里处处珠机,俯拾皆是。天色渐暗,只得加快步伐。

视线从“绿云径”穿越树丛,能见傍晚的西湖,抹上了浅浅的粉红色。


此乃四照亭,1956 年依照清代原样重建,台基为清代遗物。雍正帝曾题“云峰四照”,乾隆帝故题曰“四照亭”,乃乾隆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整座孤山,曾为清帝行宫。


再往西,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叫敬一书院,乃康熙年间所建。道光年间,其白墙上曾有“孤山一片云”五个大字,意境深远。

循着有路灯照明的道路向前,且从孤山北侧下山吧。

孤山北麓,进入一院门,暮色中,能见墓与碑。

此乃林和靖墓。林和靖,又名林逋,宋代钱塘人,通晓经史,终生不仕不娶,隐居西湖孤山,唯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珍贵的历史遗存,常与墓地相连。孤山名墓,谁知有多少。 ​​​

从林和靖墓往下不远,有一豪华亭子,呈凌空欲飞状。

此乃放鹤亭,始建于元代,明代扩建,明国初年重建,系西湖文化名人代表性史迹之一,亭内有众多历史名人题写的楹联, 均为赞颂林和靖归隐孤山的高洁之心。

从放鹤亭往下,应是到达“孤山寺北贾亭西”附近了,从湖边望向对岸,但见起伏山峦,绚烂灯光 ,湖中倒影,高耸塔尖,明暗有度,动静得当,好一派秋晚孤山的独特美景。

沿着西湖水边往东,经过一个两层建筑,上书“林社”。林社的名字来源于清代杭州知府林启,杭州人民为了纪念他,在他长眠的孤山脚下建起了林社。据说,林启十分欣赏北宋大文豪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隐逸情怀,于是在孤山补种了几百株梅树,以续写孤山与梅花的不解之缘。

杭州人对林启的喜爱,与他在“市长”任上,为杭州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密切相关。杭城的三大新式学堂,“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都是林启所创办的。其中,“求是书院”就是浙江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是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养正书塾是今天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三大新式学堂,开启了浙江近代教育之先河。

到孤山东头,原本想再行上山拾掇遗存珠机,乃天色已全黑,只得作罢。

孤山东麓,夜色中,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鲁迅先生显得格外肃穆安详。他在孤山东麓凝视东方,秋瑾则在孤山西麓含笑傲视西方,这对令国人无比敬仰的同时代、同志向、同家乡的中华英杰,其浩然英魂让孤山在孤寂中再添傲然之气。

孤山东边,是沿湖环山的步道,落寞的荷叶,添写了西湖的秋色。

再往前,就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了。



西湖秋日的夜晚,虽未见秋月,却有秋水的波光粼粼,那种从白日喧闹中沉寂下来的静谧,与一轮秋月乃异曲同工。


白堤上,虽游人明显多于孤山,但与白天比,已呈现出宝贵的安静。暮色中,白堤杨柳依依,青丝垂地,默默在叙说着西子湖畔的千年情愁。

抵达断桥,算是结束了今日“秋晚独访孤山”的全部行程。但是,不到 2 个小时的浮光掠影,其实只是了解孤山深厚历史人文的一首序曲。这座白居易赞其为“蓬莱宫在水中央”的美丽天然岛屿,这片南宋以来无数英雄豪杰、名人雅士、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相继登临之地,背后无数的故事,尚待慢慢去找寻、静静去倾听。

宠物药品在哪里买

招财鱼身上发红溃烂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