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大全网

揭秘远古生物:直角螺的神秘世界

02-23

揭秘远古生物:直角螺的神秘世界

@秦楚刊号​

直角化石


在十堰市的武当山南岩和磨针井两处各存有一块直角化石碑。

据考证距今约4.5亿年,化石状如墨鱼之脊,有半透明弯月状纹。呈圆锥形,似竹笋的头足动物。

在磨针井亭台碑、太子坡墙碑、南岩拦马道碑中,市博物馆收集的标本中有六件俗称“竹简石”的化石。由此证明,4至5亿年前,武当山一带是海洋。

1991年在竹溪县八卦山万江河一带发现有无脊椎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图案板石。这种板石沉积在页岩中,易分离,做建筑材料经抛磨后,即呈现出图案:有似蚯蚓状、串珠状,有似放射状、尖底杯状等。

在房县九道梁、大木镇等地采掘的大理石层发现震旦角石。

“直角石”,就是直壳状的角石,是一种海生头足类动物化石,与卷壳状的盘角石同属鹦鹉螺类化石。震旦角石以前称中华角石。震旦,是中国的古称。震旦角石壳面覆以显著的波状横纹,如竹笋,所以又叫“竹简石”。纵切面磨光状如塔,能看到指向壳尖端的漏斗状隔壁,如果横面切断,又可见到圆而小的 体管,凭借这体管和隔壁吸入排出气体而活动,所以俗称“宝塔石”。“直角 石”、“竹简石”、“宝塔石”常见于中国南方的距今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地层中。

所谓“奥陶”,原是英威尔士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当时气候温暖,全世界几乎都被浅海海水淹没。由于沧海桑田,大自然地质变迁,今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故取之不易,得之更难,从而使其更显珍贵。

2001年2月,在重庆市的万盛石林,古生物专家发现了距今约4.5亿年前的“中华震旦角石之王”。作为典型的头足类动物遗存,该化石长达600毫米,横截面直径达120毫米,色彩鲜明,呈美丽透明的红褐色。体内管腔及分支保存完好,管腔与肉身结构历历可辨,身体与围岩界面清晰。

这不仅在中华震角石中是最大最长的,而且在整个远古代头足类化石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因为头足类动物属较低等的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器官分工,一般个体较小。在中华震旦角石生长的奥陶纪时代,万盛石林原是一片海洋,本应生活有多种海洋生物,可在石林内只发现单一的中华震旦角石,给人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2004年5月上旬,地质学家在重庆金佛山发现了呈脊椎、蜗牛、贝壳、蝴蝶形状古生物化石。8月1日,在金佛山北坡的鱼泉乡发现长度分别为0.6米、1.2米的两个直角石,和一个与直角石同代共生的一个直径达12厘米的鹦鹉螺化石。金佛山初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志留系和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原层灰岩,产有丰富的海洋动物化石。在2亿多年前,如今海拔2250米的金佛山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去,才上升为陆地,形成了今日的地貌景观。

2005年11月18日,以再现无脊椎软体动物生息繁衍生态环境景象的地质公园在湖北省远安县建成。园中的震旦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或直或盘卷,长2米至6米,表面发育有节、瘤、竖纹等,形似宝塔、竹笋,远安民间俗称“宝塔石”、“竹笋石”、“震邪石”、“发财石”。这种俗称“竹简石”、“竹笋石”“直角石”的化石,北宋科学家沈括在陕西延安发现过。他在《梦溪笔谈·异事》中记载了他在延州永宁关(今陕西永宁塞)附近大河岸因岸崩而发现竹化石的事,其实这不是竹化石,而是直角介属头足类动物化石。

直角介属化石是地质时期的无脊椎动物体,生长在海中,外壳呈锥状或圆柱状,体内有许多横隔壁,很象竹笋,其所以能成化石,因为其遗体有石灰质介壳。沈括发现竹化石的地方,是在延安附近,那里并不产竹,因此怀疑说:“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下,不知其为何代物,无乃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邪?”他对化石的误认,限于当时条件,不能苛责。重要的在于,他根据竹子生长的条件而对气候变迁作出的推论。

下期继续!

四眉田园犬幼犬

宠物猫品种大全及图片